安徽建築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大四學生鄧興興mSATA和申書潤,最近獲得了有著“設計界奧斯卡”之稱的“紅點獎”,他們設計的作品《2-top》,從來自56個國家的4394件作品中脫穎而出,最終獲得“2013年度紅點概念獎”。
  工業設計專業是安徽建築大學最年輕的專業,僅僅“出辦公室出租爐”了一屆畢業生,作為即將畢業的第二屆學生,鄧興興和申書潤這次獲獎,實現了該專業在國際大賽上的獎項突破。
  不過,在鄧興興看來,“大獎來得並不意外,因為要想拿獎,其中肯定有規律可循有巢氏房屋”。不久前,獲獎之後的鄧興興又做出了一個讓外人有些看不懂的舉動。
  就業季里,他沒有揣著這份含金票貼量很高的獲獎證書四處尋覓橄欖枝,而是“潛伏”到合肥的一個家居賣場里,當起了一個銷售定製傢具的“打工仔”。
  “要做好設計,就得跳出設計學設計。機車借款”這位22歲的準設計師為自己規划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職業發展之路。
  “不要從零開始,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肩膀上”
  “大一時懵懵懂懂地選擇工業設計,對未來很迷茫。但是現在,對工業設計又有了新的理解。”出生在江西小縣城的鄧興興坦言,直到上大學時,他才知道“什麼叫設計”。
  不過這個思維活躍的年輕人養成了“觀察生活”的習慣:“上高中時,做題做得無聊了,就喜歡看看身邊的事情,和形形色色的人聊天。”
  “校門口的小賣部為什麼經常換主人,究竟為什麼經營不下去了?”這樣的問題常常被同齡人所忽略,卻經常“盤踞”在他的腦海裡。
  “學會思考問題,研究如何解決問題,這是設計師的基本工作素養。”在鄧興興看來,“設計就是顛覆,前人制定的規矩為什麼不能變呢?”
  為此,上高中時,他和同學一起玩桌球、下象棋,常常想著法子,研究如何變化規則,換種方式玩。“為什麼非要‘馬走日’呢,不能換個走法嗎?”
  “日常生活中,很多東西用得不順手,可是大家都去適應它,很少想著改變它。”鄧興興介紹說,自己的獲獎作品是一枚可以兩面插的U盤,而傳統的u盤是單面使用的,插入接口時,必須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入,使用起來非常不便。鄧興興說,“靈感終究是源於生活,現在的很多人不缺技術,不缺經驗,就是缺乏對生活細節的關註,要知道,生活給予我們的永遠比想象多。”
  “其實整個《2-top》創作過程中最難的,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靈感的顯現,改造成實體那都是技術層面,相對容易。”鄧興興坦言,儘管靈感很重要,但是要想以產品實物的形式呈現出來,並且獲得評委會的認可,仍然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。
  為了培養自己的專業技能,大一的時候,鄧興興就先行一步,來到一家廣告公司打工。“把學當做玩兒,只要待下來,不給我事情做,我也可以靠眼睛看。”這段時間,他熟練地掌握了三維建模所使用的“犀牛軟件”。平時在圖書館里,他常常坐在一架子書對面,把設計大師的一段段話謄錄在筆記本上。
  “更為重要的是,不要從零開始,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肩膀上。”在申報“紅點獎”的過程中,他和同學申書潤以及團隊成員,梳理了“紅點獎”自2005年以來歷屆獲獎作品的詳細資料,有針對性地製作設計方案。因為國內資料的匱乏,他們每天都要瀏覽英文網站,在“設計師群”里向專家請教。
  經過半個月的精斟細酌,這件作品大致成型。“這麼快,要得益於‘83.3工作室’的團隊協作。”據鄧興興介紹,在學院的支持下,他和同學組建了一間工作室,名為“83.3”,因為每完成100%的工作就要付出120%的努力,100除以120,就是“83.3”的由來。“大家各司其職,術業有專攻,團隊協作,井然有序。”在鄧興興看來,儘管榮譽屬於他和申書潤,但其中離不開老師的指導、同學的參與。
  “我們始終鼓勵學生通過參加比賽來達到練手的目的。”據該校機械與工程學院副書記斯方龍介紹,對於一個年輕的專業來說,鼓勵學生參與申報各類設計獎項,不僅開闊了他們的視野,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,也使得學習更有針對性。
  期末臨近,鄧興興和他的團隊又將目標鎖定在德國iF設計金獎上。“這一次,我們同樣有信心。”他說。
  “跳出設計學設計”
  儘管處在備戰狀態,但是鄧興興還是每天都要到市區的一家商場“站櫃臺”。每天,從上午9點半乾到晚上6點半,有時加班到9點,一周只休一天。
  幾個月的銷售員乾下來,置身陌生的傢具領域,他發現自己存在著“巨大的問題”:“對產品的性能瞭解得不夠,所以和顧客交流時思路不清晰,無法打動他們。”
  “如果能把別人的產品推銷好,也一定能推廣好自己的產品。”鄧興興一語道出了自己來打工的真實想法。
  “其實,每個設計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。”在他看來,工業設計創造的價值在產業鏈中其實只占5%的比重,市場營銷、財務管理等環節才是占據另外95%的關鍵,“我們更希望跳出自己所學這5%的局限,運用工業設計的思想開創另外95%的藍天。”
  因此,拿到“紅點獎”之後,鄧興興就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創意產生價值。
  讓他感到有些無奈的是,大多數生產廠商並不認可。為了推廣這個可以雙面使用的U盤,他聯繫了3家位於廣東的廠商,結果對方擔心,這種新型產品牽涉到電子線路改造,不可避免地增加生產成本,從而影響銷售。同樣,他所設計的一款名為“V—clip”的文件夾,因為需要使用新型材料,在推廣上也遭遇過類似困境。
  “這麼好的產品無法投產,究竟誰來為年輕人的創意買單?自己坐在宿舍里越想越迷茫,有時候發現考慮過的問題,都是在原地踏步。”於是,他決定,“還不如向市場去學習,瞭解消費者的需求,瞭解商家的訴求。”
  一邊“站櫃臺”,一邊研究商業策劃書與風險投資計劃,四處尋找合伙人,鄧興興發現自己與對方談判時逐漸變得自信起來,“更懂得打動別人了”。
  讓他感到欣慰的是,幾天前,通過阿裡巴巴網站,他找到了生產U盤核心部件的上游廠家,對方初步表示,願意試生產這款雙面U盤。
  不過,面對接下來可能展開的具體合作事宜,鄧興興感到又一次陷入了迷茫。每天在網上瀏覽商業評論,“惡補”商業知識成了他的必修課。
  “現在,仿佛又回到了大一的狀態,一切又得重新學起。”他總結道,“一個設計師的成長絕不僅僅是在電腦面前畫畫圖紙那麼簡單,只有跳出設計學設計,不斷學習,充分瞭解產業鏈,才能真正取得成功。”  (原標題:看大四男孩如何一舉拿下設計界奧斯卡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k13dksod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